稀土資源地深加工崛起的威脅2015-07-19
中國釹鐵硼產能極度過剩,日前需求僅為產能的1/3。盡管如此,產能還在繼續擴張,龍頭企業一直沒有停止擴張的步伐,稀土資源地也在不斷的支持稀土深加工的發展。產能過剩將不斷加劇,定將重蹈鋼鐵、電解鋁等行業的覆轍。
生命不止,奮斗不息。有新生的,一定有倒下的。并不具備稀土資源優勢的浙江地區、釹鐵硼的高產區,或將在不久的將來遭受重創,多數產能被淘汰出局。
贛州:產學研結合推動稀土深加工
長時間以來,贛州稀土產品出口以稀土化合物、稀土金屬為主,稀土新材料及應用產品則相對較少。圍繞《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為贛州確立的全國稀有金屬產業基地的發展定位,贛州不遺余力地推進稀土產業深度轉型,充分挖掘稀土資源高附加值。
瞄準稀土產業升級的技術需求,贛州加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國家離子型稀土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贛州國家鎢和稀土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相繼獲批,澳克泰工具技術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江西理工大學院士工作站先后成立,形成了攻克關鍵技術、培植科研成果、吸引領軍人才的強大支撐。
眾多礦業企業不約而同地加大技術改造力度,進軍稀土產業的應用端,推動生產方式從初級加工、資源簡單利用向精深加工、資源循環利用轉變。
目前,贛州已形成地質勘探、礦山采選、冶煉分離、深加工及應用、產品檢測、研發設計為一體的完整稀土產業體系,帶動著更多優質稀土企業朝規模化、集群化、專業化、高端化方向發展。2014年,贛州稀土鎢產業集群產值突破千億元,稀土資源正在實現有序開發利用。
2015年03月16日,中國南方稀土集團有限公司日前在江西省贛州市掛牌成立,這是全國稀土行業推進資源開發整合、發展壯大高端礦產產業的重大舉措,也意味著素有“稀土王國”美譽的贛州翻開了稀土行業有序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的新篇章。
梅州:稀土深加工發展跨上新臺階
2015年6月12日,廣東東電化廣晟稀土高新材料有限公司高性能燒結銣鐵硼永磁材料一期項目在畬江園區竣工投產,標志著梅州和廣晟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在稀土深加工、拓寬產品深廣度和延伸產業鏈等方面上了一個新臺階。
廣東東電化廣晟稀土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廣晟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與世界500強企業日本TDK公司成功合作的典范,計劃總投資7.93億元,占地132畝,首期已完成投資2億多元。“首期項目投產后,年產量將逐漸擴大至1500噸,全部投產后用工將達500多人。
廣東東電化廣晟稀土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小林敦夫說,首期項目全部達產后,年銷售額將達8億元,預計可為當地創造稅收約2億元。目前,二期項目正在進行規劃論證,預計全部建成達產后,年產量可達4000噸,銷售額20億元。
東電化廣晟項目投產后,梅州的稀土產業將從原料開采、分離的低附加值階段,向新材料、器件制造的高附加值階段轉型。小林敦夫介紹,東電化將生產出品質出色的磁石,可廣泛運用于汽車、機器人和電動馬達制造等領域。
包頭:10億支持稀土產業轉型升級
2015年6月10日,國家工信部、財政部聯合下發《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批復包頭稀土產業轉型升級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原則同意《試點方案》確定的總體目標、任務安排及相關保障措施。
方案將對專家評審初步確定的電動汽車用高端磁性材料、新型高效稀土改性拋光液及應用產業化等,總投資53.8億元的33個稀土產業轉型升級試點重點項目,從2015年起,3年內給予近10億元的資金支持。力爭到2017年底,包頭市高端稀土磁性材料、儲氫材料、特種合金的國內市場占有率,由2014年的10%、12%和15%提高到30%、30%和40%以上;高檔稀土拋光液實現國產化,稀土磁制冷材料及設備實現產業化,稀土環保顏料、熱穩定劑等實現規模化生產;相關產品技術指標達到或超過國內先進水平,把包頭打造成全國最大的稀土新材料、終端應用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范基地。
目前,包頭經信委正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出臺有關配套文件和實施細則,加快完善試點項目的環評、土地、配套資金等建設條件,推動試點項目實施進度。同時,市經信委將加大對試點項目的管理和督查力度,及時解決試點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確保方案提出的各項目標落到實處。
在稀土資源地發展深加工,自然有很大的優勢,無可競比的地方優勢、運費優勢。在釹鐵硼產能極度過剩的今天,一定會倒掉一批產能,包括科技含量低、成本控制能力弱、現金流差的。
浙江地區企業將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缺乏實力的小企業,可以考慮盡早做出退出市場的規劃,或者是讓大企業控股。留存一些資本,別在黎明前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