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際上在默默執行著定價權2015-07-13
美國最大稀土企業鉬礦公司(Molycorp)于6月1日宣布,不能按期支付高達3250萬美元的公司債利息。由于最大供給國的中國放寬出口限制,導致稀土行情惡化。受此影響,Molycorp陷入了資金周轉不靈的困境。
Molycorp主要生產用于混合動力汽車馬達上的釹等稀有金屬。該公司債務余額截至2014年底被認為高達約17億美元,此次未能按期支付每半年1次的利息。在被市場認定為“債務違約”之前,Molycorp將獲得約30天的緩沖期。該公司表示將在此期間與金融機構等債權人進行削減債務的磋商,以解決資金周轉問題。
分析認為,由于2010年中國削減出口導致稀土價格暴漲,Molycorp加大投入了在加利福尼亞州礦山的生產設備。之后,中國放寬出口限制,稀土價格開始持續下跌。2014年Molycorp的銷售額同比下降14%,業績出現下滑。
中國占全球稀土供給量的70%-80%。上世紀90年代,中國曾以超低價格出口稀土。中國一些地方政府將稀土視為賺取外匯的手段。在政府的支持下,中國的稀土生產企業一度達到100家左右。美國等國家的眾多礦山企業業績下滑,超過半數停止了開采。
從以上分析我們發現,自2010年開始中國的出口政策變化一直駕馭著世界稀土價格,低價導致了國外稀土生產企業的暫時停產甚至債務違約直至倒閉。如此看來我們一直在默默的執行著稀土定價權,不管政策是主動還是被動變化。
我們需要考慮更多的問題是,稀土開采的收益相對于環境的破壞、到底值不值?我國的稀土資源有沒有那么多、到底一年多少生產配額最合適?私采盜采如何量刑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