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布稀土行業發展22條意見2014-02-11
為確保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國務院昨日發布《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全文共22條。《意見》指出,將大幅提高稀土資源稅征收標準,抑制資源開采暴利。改革稀土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加大政策調控力度,逐步實現稀土價值和價格的統一。
同時,《意見》還提出,要按照國家儲備與企業(商業)儲備、實物儲備和資源(地)儲備相結合的方式,建立稀土戰略儲備。此外,積極推進行業兼并重組,工業和信息化部要會同有關部門盡快制定推進稀土行業兼并重組的實施方案。
《意見》指出,要加快轉變稀土行業發展方式,促進稀土產業結構調整,嚴格控制開采和冶煉分離能力,大力發展稀土新材料及應用產業,進一步鞏固和發揮稀土戰略性基礎產業的重要作用,確保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根據《意見》,我國將用1~2年時間,建立起規范有序的稀土資源開發、冶煉分離和市場流通秩序,資源無序開采、生態環境惡化、生產盲目擴張和出口走私猖獗的狀況得到有效遏制;基本形成以大型企業為主導的稀土行業格局。再用3年左右時間,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形成合理開發、有序生產、高效利用、技術先進、集約發展的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格局。
《意見》明確,要對稀土資源實施更為嚴格的保護性開采政策和生態環境保護標準,嚴把行業和環境準入關。實施嚴格的稀土指令性生產計劃編制、下達和監管制度,進一步提高稀土出口企業資質標準。此外,加強稀土出口管理,防止變相出口稀土產品。
《意見》強調,要嚴格控制稀土冶煉分離總量。“十二五”期間,除國家批準的兼并重組、優化布局項目外,停止核準新建稀土冶煉分離項目,禁止現有稀土冶煉分離項目擴大生產規模。堅決制止違規項目建設,對越權審批、違規建設的,要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和負責人責任。
在推進兼并重組方面,《意見》指出,支持大企業以資本為紐帶,通過聯合、兼并、重組等方式,大力推進資源整合,大幅度減少稀土開采和冶煉分離企業數量,提高產業集中度。工業和信息化部要會同有關部門盡快制定推進稀土行業兼并重組的實施方案。
商務部、海關總署日前聯合下發《關于將稀土鐵合金納入稀土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的公告》,自5月20日起,將海關商品編號為7202999100“其他按重量計稀土元素總含量>10%的鐵合金”納入稀土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
稀土戰略儲備啟動工信部設“稀土辦”
稀土國家戰略儲備宣布啟動。
中國政府網昨日發布《國務院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將建立稀土戰略儲備體系,統籌規劃南方離子型稀土和北方輕稀土資源的開采,劃定一批國家規劃礦區作為戰略資源儲備地。為統籌稀土行業管理工作,還將在工業和信息化部設立稀土辦公室。
《意見》明確中國稀土行業發展目標,將用1-2年時間,建立起規范有序的稀土資源開發、冶煉分離和市場流通秩序;基本形成以大型企業為主導的稀土行業格局,南方離子型稀土行業排名前三位的企業集團產業集中度達到80%以上。
國家與企業儲備相結合
根據《意見》,將按照國家儲備與企業(商業)儲備、實物儲備和資源(地)儲備相結合的方式,建立稀土戰略儲備。對列入國家儲備的資源地,由當地政府負責監管和保護,未經國家批準不得開采。中央財政對實施資源、產品儲備的地區和企業給予補貼。
另外,《意見》提出將在工信部設立的稀土辦公室,將負責協調制定稀土開采、生產、儲備、進出口計劃等,納入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牽頭做好年度計劃實施、行業準入和稀土新材料開發推廣等工作。據原工信部材料司副巡視員、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籌備組負責人王彩鳳介紹,“稀土辦公室設在工信部原材料司下,為司局級。”
稀土是17種元素的統稱,被認為是制造高科技和軍工產品的關鍵原料。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稀土生產國,為全球提供97%以上的稀土產量,作為國家戰略資源的稀土一度被曝賣出“白菜價”。而據美國地質局的統計,近15年來,中國稀土資源已從占全球的43%下降到只占31%。去年以來,日美歐一直指責中國限制稀土出口。
今年2月16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此后,國家財政部、稅務總局、環境保護部等有關部門密集出臺調控政策。
“初級產品”出口收緊
前述《意見》也提到,在嚴格控制稀土開采和生產總量的同時,還將嚴格控制稀土金屬、氧化物、鹽類和稀土鐵合金等初級產品出口,有關開采、生產、消費及出口的限制措施應同步實施。大幅提高稀土資源稅征收標準,抑制資源開采暴利。
昨日,商務部公告稱,商務部與海關總署日前聯合下發《關于將稀土鐵合金納入稀土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的公告》,自2011年5月20日起,將海關商品編號為7202999100“其他按重量計稀土元素總含量>10%的鐵合金”納入稀土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另外,該公告還稱,將對2011年5月20日(含)之前已簽訂合同的上述商品出口設立過渡期,時間為2011年5月20日起至2011年6月30日。
商務部外貿司相關負責人稱,稀土屬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且開采和加工過程對環境的破壞十分嚴重。基于保護環境和可用盡資源的需要,中國政府對稀土的開采、生產和出口各個環節均實施了管理措施,其中,對稀土初級產品實施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鏑鐵合金、鋱鐵合金等稀土合金產品中,稀土含量較高,將其納入稀土管理整體框架加以管理。
稀土提至國家戰略儲備高度 部分資源地或封礦
《國務院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明確表示要建立稀土戰略儲備體系。中國證券報記者從稀土礦業人士處了解,業內對稀土收儲一直爭議頗多,而此次定調為“實物儲備和資源(地)儲備相結合”,意味著部分資源地可能將不被允許開采,這將直接導致6月將重啟的稀土采礦權證發放競爭更為激烈。
消息人士稱,工信部上周組織了關于“稀土行業準入條件”的新一輪討論,預計稀土礦山、分離、應用整條產業鏈的準入條件將很快面世。
礦權發放重啟后總量或擴大
《意見》明確,按照國家儲備與企業(商業)儲備、實物儲備和資源(地)儲備相結合的方式,建立稀土戰略儲備,劃定一批國家規劃礦區作為戰略資源儲備地。對列入國家儲備的資源地,由當地政府負責監管和保護,未經國家批準不得開采。中央財政對實施資源、產品儲備的地區和企業給予補貼。
“業界一直對于收儲方式有很多爭論,現在看來收儲的方式還是有很大的靈活性。”一位稀土礦業人士表示,所謂國家儲備與企業(商業)儲備、實物儲備和資源(地)儲備相結合,其含義就在于國家將封存一部分稀土礦區不做開采,動用國家真金白銀的收儲可能將緩行。“國儲局曾經下稀土礦區調研,但對收儲品種和數量均未做過探討。”前述礦業人士稱。
雖然《意見》稱將對實施資源、產品儲備的地區和企業給予補貼,但這并非稀土資源地政府樂于見到的。今年6月,國土部將重審稀土采礦權證,包括中鋁、五礦等大型央企都在積極運作,企圖拿下新的采礦權證。“地方政府和央企現在都在積極做這方面工作,誰都不愿意成為資源儲備地區和資源儲備企業。”前述礦業人士如是說。
而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五礦在廣東河源地區的稀土項目已經基本確定能夠在這一輪的稀土采礦權證發放中分得一杯羹。據權威人士表示,此次稀土采礦權證的發放,其最終批復的開采總量將高于現值。
向下游整合或提速
《意見》對提高稀土集中度明確要求,用1-2年時間,基本形成以大型企業為主導的稀土行業格局。南方離子型稀土行業排名前三位的企業集團產業集中度達到80%以上,這對于南方稀土業者來說無疑是重大變革。
一位南方稀土分離業業者表示,由于《意見》未明確行業排名前三位的企業集團是指央企還是所有企業,這讓他們擔心未來會有被整合的可能。
事實上,一些手握資源的企業已經開始了向下游整合的動作。包鋼稀土在2010年收購了江西贛州當地的3家冶煉分離企業。贛州本地的贛州稀土礦業有限公司今年計劃對下游進行進一步整合。中鋁公司總經理熊維平此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將從下游應用著手對稀土行業進行整合。
除了整合,國家政策也已經封死了稀土企業發展的其他路徑。根據《意見》,“十二五”期間,除國家批準的兼并重組、優化布局項目外,將停止核準新建稀土冶煉分離項目,禁止現有稀土冶煉分離項目擴大生產規模。
稀土資源稅標準將大幅提高 央企受益南方稀土兼并整合
昨天,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業內表示,由于產業整合目標已提出,已經布局南方的央企將在政策支持下,迅速擴大實力版圖。《意見》要求大幅提高稀土資源稅征收標準,抑制資源開采暴利。改革稀土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加大政策調控力度,逐步實現稀土價值和價格的統一。
央企受益整合大勢
《意見》中包含眾多引發業內強烈關注的具體政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有關行業整合目標的表述。業內分析,以中鋁、五礦為代表的央企將成為此輪稀土行業大整合中最大的受益者,有望迅速擴張實力版圖。屆時,我國南方離子型稀土版圖將成“三足鼎立”之勢。
《意見》提出,將用1—2年時間,“基本形成以大型企業為主導的稀土行業格局,南方離子型稀土行業排名前三位的企業集團產業集中度達到80%以上”。 整合方式上,要“支持大企業以資本為紐帶,通過聯合、兼并、重組等方式,大力推進資源整合,大幅度減少稀土開采和冶煉分離企業數量,提高產業集中度”。
我國北方的輕稀土資源已經由包鋼稀土基本整合完畢,一家獨大。但南方的離子型稀土礦卻散布于多個省份,主要由地方政府控制。其中,江西就是眾多央企反復角逐,又屢屢挫敗的資源大省。
此次國務院明確提出,要篩選出“排名前三”的企業集團成為南方稀土礦的主導,但并未明確以何標準排序,引發業內的強烈關注。
“此次應主要是央企和地方性大企業主導整合。其理念就是通過它們來實現國家對稀土資源的控制。”中國稀土學會秘書長林東魯昨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
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一位內部人士則透露,若按資源擁有量排序,沒一家央企可以入圍。但若以冶煉分離能力為主要參考指標,再考慮到現有資源等要素,五礦則成為南方最大,其次則為廣晟有色及中國鋁業。
我國離子型稀土的最大儲備省份是江西。目前,贛州稀土礦業有限公司是江西稀土資源的實際控制者,中鋁、五礦一度希望獲得采礦權,卻都鎩羽而歸。或止步于冶煉分離,或轉戰廣東、廣西。業內表示,此次,他們將極有可能真正借助政策東風,迅速擴充版圖,將之前夢寐以求的資源收入囊中。
與此同時,國務院要求嚴格控制稀土冶煉分離總量,規定在“十二五”期間,除國家批準的兼并重組、優化布局項目外,停止核準新建稀土冶煉分離項目,禁止現有稀土冶煉分離項目擴大生產規模。行業集中度的大幅提升,將讓大型企業具有更大話語權。
“我國稀土礦資源無法直接出口。因此即使礦最后仍然在地方政府手里,以前三80%的產業集中度,也足以反過來對上游形成制約。國家控制資源的目的一樣能夠達到。”該人士對記者表示。
國家儲備浮出水面
在提出行業整合具體目標的同時,此次國務院還正式提出了計劃已久的“建立稀土戰略儲備體系”。記者從業內獲悉,稀土國儲將重點放在鋱、鏑、銪、釹等資源量少的元素之上。加之昨日商務部、海關總署發布公告,將稀土鐵合金納入稀土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今后稀土價格,特別是離子型稀土價格將繼續沖高。
我國對稀土進行戰略收儲計劃籌謀已久。今后,我國除將國家儲備與企業(商業)儲備、實物儲備和資源(地)儲備相結合外,還將統籌規劃南方離子型稀土和北方輕稀土資源的開采,劃定一批國家規劃礦區作為戰略資源儲備地。對列入國家儲備的資源地,由當地政府負責監管和保護,未經國家批準不得開采。中央財政對實施資源、產品儲備的地區和企業將給予補貼。
一位參與收儲體系制定的業內人士昨日接受本報采訪時透露,鋱、鏑、銪、釹等資源量少的稀土元素將成為國家收儲的重點。他沒有透露具體的儲量,但表示“量不會太多,否則將引發市場價格劇烈波動”。
此前,包鋼稀土已經以企業形式開始了稀土的收儲工作,并獲得內蒙古自治區和包頭市兩級政府的補貼。中國稀土學會秘書長林東魯表示,包鋼稀土將繼續作為收儲的執行者參與該工作。
昨天,商務部、海關總署發布公告,將稀土鐵合金納入稀土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此前,我國大量的鏑元素和鋱元素被以鐵合金的方式低價出口至國外,造成極大的資源流失。此次將稀土鐵合金納入出口配額管理,將對上述情況進行有效控制。
業內表示,國儲的正式開展加上出口限制,將讓目前已經處于高位的稀土價格繼續上漲。分析師表示,擁有稀土資源的包鋼稀土、廣晟有色等企業將因此持續受益。
加快應用技術研發
《意見》中的另一重點是“加快稀土關鍵應用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意見》表示,要按照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要求,引導和組織稀土生產應用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大力開發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技術,推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產業化,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支撐。這將大大利好稀土深加工行業。
我國大部分的稀土深加工企業依然處于中級甚至初級發展階段,產業附加值低。這也被業內認為是無法消化目前高漲的稀土礦價的重要原因。
現在國務院大力支持稀土應用技術研發,相關產業將獲得更好的政策扶持,產業環境也將更加優越。龍頭企業將因此受益。